200961514204735588.jpg

 

週三,去國家戲劇院看了期待已久的行草。早在年初,我已在記事本上記錄了今年行草三部曲的演出時間,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絕對不能再錯過。

其實,我並不能辨識每一位舞者所律動出的每個字,頂多就是那個「永」和「磐」;然而,我想重點並不是在看懂了多少,而是感受了多少。

75分鐘的表演,我不斷聯想到張藝謀的的「英雄」,殘劍的劍術,是領悟了書法中的精神而蛻變成術;或許古代劍客舞劍,也如同今日雲門行草所呈現出的莊重深長。

坐在第三排,舞者每一次的呼吸吐納可以清楚聽見,彷彿近在耳畔;那舉手投足,盡是力道,盡是氣韻,舞者並非單純以身體勾勒那一筆一劃,但那一頓、一捺,既是沉穩,也是揮灑;既是含蓄,也是暴烈。書法的神韻,或許正是在此,我想。

當周章佞獨舞「永」字,我心中在默唸著永字八法:側、勒、努、趯、策、掠、啄、磔。四年前有段時間,我每天花兩三個小時,只練「一」、「丨」、「永」,但始終抓不到精髓,總覺得不到位;然而周章佞的舞,讓我看到了書的另一個境界,那沒有非要如何下筆,而是一種氣韻涵養。

中段表演,投影在舞台上的書法,黑底白字,也投射在舞者身上,有種刺青的錯覺,究竟是文字隨著肉體律動而起伏,或者是人身因文字書寫而起伏,我有點恍惚了。

又是周章佞的獨舞,黑色水袖舞著董陽孜的「磐」,兼具著嫵媚與英姿,當年的虞姬獻給項羽最後的舞劍,或許也不過如此?黑色水袖,猶如墨般揮灑,淋漓而婉約,恰如行草給我的印象般,有著行書的優雅,也蘊含著草書的狂放。

最後一幕,台上眾舞者自行演繹著不同文字,彷彿看到千年前名家文思泉湧的落筆;我的呼吸彷彿與舞者的呼吸同步,他們的動作,兼具著太極的柔與武術的剛,剛柔並濟,令人不忍移目。

這場舞,不僅呈現了千年來名家的書法精神,也呈現了「道」,是太極的「道」,也是老子的「道」;字魂與舞者飄逸的靈魂,共舞成一曲絕世名作,是否王羲之、懷素、張旭看到他們流傳千百年的作品能如此演繹,也會感動如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urplemoon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